过敏皮肤痒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局部冷敷、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方式缓解症状。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人体质,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1、避免接触过敏原
过敏皮肤瘙痒多与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致敏物质有关。明确过敏原后应尽量减少或避免再次接触,外出时可佩戴口罩、穿长袖衣物进行防护,居住环境需定期清洁除螨。
2、局部冷敷
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后敷于瘙痒部位,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低温刺激能收缩毛细血管,减轻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同时降低神经末梢敏感度,暂时缓解瘙痒症状。
3、外用药物治疗
轻度瘙痒可外涂炉甘石洗剂,该药物通过吸附收敛作用缓解不适。中重度症状需使用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或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每日1-2次薄涂于患处,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
4、口服药物治疗
瘙痒剧烈时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第二代抗组胺药,每日1次,每次10mg。伴有系统症状者需短期服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按阶梯方案调整剂量。
5、光疗治疗
顽固性皮肤瘙痒经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每周2-3次,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和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改善症状,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日常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热水烫洗和使用碱性洗涤剂。若瘙痒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必要时可考虑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