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消化科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是什么?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一般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史、鉴别诊断以及病程判断等。需结合多项指标综合评估,并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腹泻进行区分。

1、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出现急性腹泻,每日排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可为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感、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体征。

2、实验室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或红细胞,病原学检测如细菌培养、病毒抗原检测或寄生虫卵检查可明确致病微生物。血液检查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炎症指标异常。

3、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有可疑不洁饮食史、疫区旅行史或接触过类似症状患者。特定病原体感染可能存在季节性或区域性流行特征,如细菌性痢疾夏季高发,诺如病毒多见于冬季。

4、鉴别诊断

需排除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非感染性腹泻。通过病史采集、影像学检查及特异性实验室检测可辅助鉴别,如结肠镜检查排除溃疡性结肠炎。

5、病程判断

感染性腹泻多为急性病程,持续时间通常在2周以内。若腹泻持续超过4周需考虑慢性腹泻可能,此时应重新评估是否为感染后肠功能紊乱或其他器质性疾病。

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就诊,由医生进行规范化的病原学检测和病情评估。确诊后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避免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