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拔管操作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通常包括评估拔管指征、准备物品、消毒处理、拔除导管及后续护理等步骤,患者不可自行操作。
PICC拔管的操作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评估拔管指征是首要环节,医护人员需确认导管已达到使用周期,或患者出现感染、血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符合拔管条件。同时需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液,评估患者凝血功能是否正常,避免拔管后出血风险。
准备物品阶段需备齐无菌手套、碘伏、酒精、无菌敷料、止血带、止血棉球等。操作前需核对患者信息,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外展与躯干呈90度,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消毒时以穿刺点为中心,使用碘伏和酒精交替消毒皮肤,范围大于敷料覆盖面积,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拔除导管时需缓慢匀速外撤,速度控制在2-3厘米/秒,遇到阻力立即停止并调整角度。导管完全拔出后需立即测量长度,核对置入记录,检查导管尖端是否完整。随后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止血,凝血功能异常者需延长至20-30分钟,最后覆盖透气敷料并标注拔管时间。
拔管后24小时内保持敷料干燥清洁,避免提重物或剧烈活动。需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皮下淤血,测量臂围监测是否出现血栓。如发现导管断裂、残留或局部持续渗血,应立即就医处理。患者需遵循医护人员指导进行后续护理,确保穿刺部位完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