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推迟时,中医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辅助调理气血、促进经血排出。常用的催经穴位包括关元穴、三阴交穴、血海穴、太冲穴以及合谷穴等,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
1、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属于任脉穴位。适度按揉或艾灸此穴可补益气血,促进子宫血液循环,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推迟有辅助调理作用。建议以指腹轻柔按压,每次持续3-5分钟。
2、三阴交穴该穴位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凹陷处,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通过拇指点按或艾灸刺激,可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因寒凝血瘀或气血虚弱导致的经期延迟,每日按摩2-3次效果较佳。
3、血海穴位于膝盖髌骨内侧端上两寸,属足太阴脾经。用掌根按揉此穴能增强脾统血功能,促进气血运行,适用于血瘀型月经不调。建议配合热敷,每次按摩5分钟为宜。
4、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为肝经原穴。点压此穴可疏肝理气,缓解因情绪紧张、肝气郁结引起的经期紊乱。按摩时需垂直用力,出现酸胀感后维持1分钟,每日重复3-4次。
5、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属于大肠经原穴。刺激该穴位可通过调节阳明经气血,间接影响胞宫功能。但需注意孕妇禁用此穴,按摩时可配合深呼吸以增强效果。
进行穴位刺激时需保持手法轻柔,避免暴力按压造成软组织损伤。若月经延迟超过7天,或伴有腹痛、腰酸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排查妊娠、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理因素。日常应注意腹部保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