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通常无法自愈,多数情况下需要医疗干预才能有效治疗。其难以自愈的特性主要与病灶的持续感染和瘘管的异常结构有关。
1、持续感染
肛瘘多由肛周脓肿溃破后形成,瘘管作为感染通道会反复受到肠道细菌污染。若未彻底清除感染源,局部脓液和分泌物会持续刺激瘘管,导致炎症无法消退,阻碍组织愈合。
2、瘘管结构异常
成熟的肛瘘已形成上皮化管道,这种异常通道缺乏正常组织的修复能力。瘘管内外口之间的连通状态会使肠内容物或分泌物不断进入管腔,造成持续刺激,使瘘管无法自行闭合。
3、症状逐渐加重
未治疗的肛瘘可能出现流脓、肿痛加重、发热等感染扩散表现,部分患者还会发展成复杂性肛瘘或引发肛周蜂窝织炎。病程越长,局部组织破坏越严重,后期治疗难度也会增大。
临床上仅有极少数表浅的新鲜瘘管可能在严格保持局部清洁的情况下自愈,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建议确诊肛瘘后及时到肛肠外科就诊,通过瘘管切开术、挂线疗法等手术方式清除病灶,术后配合坐浴和抗感染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拖延治疗可能导致肛门功能受损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