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咳嗽、结膜炎、口腔黏膜斑以及皮肤斑丘疹等典型症状,可分为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
1、前驱期
通常持续2-4天,表现为高热(可达39-40℃)、持续性干咳、流涕、眼结膜充血及畏光等。在发病后2-3天,约90%患者口腔颊黏膜处出现灰白色小点(科氏斑),周围有红晕,是麻疹早期诊断的重要特征。
2、出疹期
发热3-4天后进入出疹阶段,皮疹自耳后、发际开始,逐渐蔓延至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皮疹呈红色斑丘疹,直径2-5毫米,可融合成片,压之褪色,出疹期间体温持续升高,可达40℃以上,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脾脏轻度增大。
3、恢复期
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遗留褐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咳嗽、结膜炎等症状随之减轻,整个病程约持续7-10天。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支气管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其中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致死原因。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意识障碍等表现,需警惕并发症发生。麻疹患者应严格隔离至出疹后5天,接触者需进行医学观察,接种麻疹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