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高血糖高渗状态如何诊断和治疗?

高血糖高渗状态的诊断和治疗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个体情况。诊断主要依据血糖、血浆渗透压及意识状态评估,治疗包括补液、胰岛素应用、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措施。

1、诊断方法

高血糖高渗状态的诊断需符合以下标准:血糖通常超过33.3mmol/L,有效血浆渗透压≥320mOsm/L,伴意识障碍但无明显酮症酸中毒。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检测、电解质分析(计算渗透压)、尿酮体及血气分析。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可排除脑卒中或其他神经系统病变,血常规和感染指标有助于识别诱因。

2、补液治疗

首选生理盐水快速补充血容量,初期每小时输注500-1000mL,根据血压、尿量调整速度。当血糖降至16.7mmol/L以下时,可改用5%葡萄糖溶液。老年患者需警惕心功能不全,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3、胰岛素治疗

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通常0.05-0.1U/(kg·h),使血糖每小时下降3-5mmol/L。避免血糖骤降引发脑水肿,需每小时监测血糖,及时调整剂量。当渗透压稳定后,可过渡至皮下胰岛素注射。

4、纠正电解质紊乱

血钾水平是治疗重点,即使初始血钾正常,补液和胰岛素应用后可能出现低钾血症。根据血钾监测结果,通过静脉补充氯化钾,维持血钾在4.0-5.0mmol/L。同时需纠正低钠、低磷等失衡。

5、并发症防治与诱因处理

积极控制感染等诱发因素,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抗生素。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降低血栓风险。若出现脑水肿,需抬高床头、给予甘露醇脱水,必要时机械通气支持。

患者需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治疗期间需每2小时评估血糖、电解质及渗透压变化。恢复期应制定个体化降糖方案,加强糖尿病教育,避免脱水诱因。出现多尿、意识改变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死亡率升高至15%以上。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