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龙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胆心反射是什么?

胆心反射一般是指在胆道手术或操作过程中,因牵拉胆囊或胆管而引发的心血管系统反射性反应。这种反射可能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表现,严重时甚至引发心脏骤停。

1、发生机制

胆心反射的发生主要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当胆囊或胆道受到机械性刺激时,如手术牵拉、胆道压力增高等,会激活迷走神经末梢。迷走神经的过度兴奋可引起窦房结节律性降低、房室传导阻滞,从而导致心率显著下降。此外,迷走神经还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进一步加剧血压降低。

2、临床表现

患者在胆道操作中可能出现突发性心率下降至每分钟60次以下,同时伴随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部分病例可见血压下降至90/60mmHg以下,严重者会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心电监护常显示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图形,这种变化具有突发性和可逆性特点。

3、处理措施

一旦发生胆心反射,应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并给予阿托品0.5-1mg静脉注射。对于血压明显下降者,需快速补液并使用麻黄碱等升压药物。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要临时起搏器支持。术前预防性应用阿托品可降低发生率,术中保持麻醉深度适宜也能有效预防反射发生。

该反射常见于胆囊结石患者或胆道炎症急性期手术中。临床医生在胆道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心血管状态,术中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识别和处理反射症状,确保手术安全进行。具体治疗方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