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是否需要住院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风险及患者整体状况综合判断。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需要住院,而部分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无需长期住院。
1、急性胆囊炎
急性发作时通常伴随剧烈右上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若出现胆囊坏疽、穿孔或化脓性胆管炎等并发症,必须住院治疗。住院期间需静脉输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甲硝唑等),并进行补液、禁食等支持治疗。约20%-30%的病例可能需急诊胆囊切除术,特别是发病72小时内手术效果更佳。
2、慢性胆囊炎
对于无急性发作的慢性患者,若经超声或CT检查显示胆囊壁轻度增厚、无结石嵌顿,且症状轻微,可在门诊进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炎利胆片等,同时配合低脂饮食管理。但若反复发作超过3次/年或发现胆囊萎缩,建议择期住院手术。
3、患者整体状况
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或妊娠期胆囊炎患者,因并发症风险较高,通常建议住院观察。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5×10^9/L、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者,提示感染较重,需住院加强抗感染治疗。
出现持续腹痛超过6小时、皮肤巩膜黄染或寒战高热等情况,应及时急诊就诊。治疗方案需经腹部超声、肝功能等检查评估后,由肝胆外科医生制定。无论是否需要住院,患者都应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定期复查胆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