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多壮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Auer小体是什么?

Auer小体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液或骨髓细胞中的一种棒状结构,由异常颗粒聚集形成,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意义。其常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通常提示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存在。

1、形态特征

Auer小体在显微镜下呈现红色细长杆状或针状结构,直径约1-3微米,长度可达6微米。这些嗜天青颗粒经瑞氏染色后显示为紫红色,常见于原始或幼稚的髓系细胞胞质中,其形成与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密切相关。

2、常见疾病

约15-2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可在骨髓涂片中发现Auer小体,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检出率可达90%以上。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型(RAEB)病例中,约10%可观察到少量Auer小体。

3、鉴别诊断意义

作为髓系分化的特异性标志,Auer小体有助于区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数据显示,ALL患者骨髓细胞中从未发现Auer小体,这种特征性差异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形成机制

Auer小体来源于异常的溶酶体系统,由初级颗粒中的过氧化物酶、溶酶体酶等物质异常聚集形成。其形成过程与白血病细胞的分化阻滞相关,反映了细胞颗粒合成与释放的失衡状态。

5、临床意义

存在Auer小体提示患者可能对含维甲酸的诱导分化治疗更敏感。研究显示,携带Auer小体的AML患者完全缓解率可达75-85%,但若合并特定基因突变可能提示更高复发风险。

发现血液或骨髓细胞中存在Auer小体应及时进行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全面检查。临床诊断需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综合判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应严格遵循血液病诊疗规范。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