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耳鸣中医辨证论治有何方法?

耳鸣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常见证型有肾精不足、肝胆火盛、痰火郁结、气血亏虚以及风热侵袭等。需根据个体体质和症状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

1、肾精不足

患者多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肾虚症状。治疗以补肾填精为主,常用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等方剂,可配合太溪、肾俞等穴位针灸。

2、肝胆火盛

症见耳鸣如潮、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治宜清泻肝胆,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针灸可取太冲、行间等穴位,配合耳尖放血疗法。

3、痰火郁结

表现为耳鸣闷胀、头重如裹、胸脘痞闷。治疗需清热化痰,常用黄连温胆汤或清气化痰丸,配合丰隆、中脘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4、气血亏虚

常见于久病体虚者,耳鸣声细、倦怠乏力。归脾汤或八珍汤等益气养血方剂为主,可艾灸足三里、气海等穴位改善气血运行。

5、风热侵袭

突发耳鸣伴鼻塞咽痛,属外感证型。银翘散加减可疏风清热,配合针刺风池、外关等穴位,急性期及时治疗可获较好效果。

治疗期间需注意调节情志,避免过度劳累及噪音刺激。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体质辨识,根据耳鸣性质(如蝉鸣样、轰鸣声)、发作特点(持续或间歇)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证型,切忌自行用药。对于久治不愈或进行性加重的耳鸣,应及时进行听力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