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遗传概率受多种因素影响,通常高度近视的遗传倾向更为显著,而普通近视受环境因素影响更大。若父母存在高度近视,子女的遗传概率可能明显升高,但具体风险需结合家族史、用眼习惯等综合评估。
1、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通常指近视度数超过600度,这类情况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若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子女的患病概率可能达到60%-90%;若仅单亲患病,概率约为20%-50%。这类近视常伴随眼轴过度增长、视网膜变薄等病理改变,需定期监测眼底状况。
2、普通近视
300度以下的低中度近视主要与环境因素相关,遗传概率约为10%-30%。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照明条件不佳等后天因素,会导致睫状肌持续痉挛、眼轴适应性增长。这类近视可通过改善用眼习惯延缓进展。
3、其他因素
部分基因突变可能引发先天性近视,这类情况较为少见,多与早产、胚胎发育异常有关。此外,某些全身性遗传疾病如马凡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等也可能并发高度近视。
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每用眼40分钟休息5-10分钟,保证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建议有近视家族史的人群从3岁起建立屈光档案,每半年进行专业眼科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等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