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R手术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简称,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息肉及癌前病变等疾病。该手术通过内镜操作直接切除病变组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需根据病变性质和位置选择合适方案。
1、适应症
EMR手术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消化道黏膜层病变,如早期食管癌、胃黏膜内癌、结肠腺瘤等。对于尚未突破黏膜肌层的局限性病变,通过术前超声内镜或染色内镜检查可明确其浸润深度,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85%以上。
2、操作过程
在内镜引导下,通过注射针向病变部位黏膜下层注入生理盐水或透明质酸钠,使病变组织隆起后使用圈套器完整切除。部分病例需联合电凝或氩气刀处理创面,平均手术时间约30-60分钟,术后需禁食24小时观察有无出血。
3、技术优势
相比传统开腹手术,EMR可完整保留器官结构,术中出血量通常不超过10ml,患者术后3-5天即可恢复日常活动。研究显示其整体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2%,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的15%-20%。
4、术后护理
患者需遵循流质饮食过渡至正常饮食的阶梯式恢复方案,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术后1周内禁止剧烈运动,同时需规律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促进创面愈合。
5、并发症风险
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约3.5%,多发生在术后3-7天;穿孔概率约为1.2%,常见于胃底或结肠肝曲等解剖复杂部位。出现黑便、剧烈腹痛等症状时需立即返院处理。
术后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内镜复查,监测有无局部复发。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建议联合病理科进行切缘评估,必要时补充其他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