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等病理性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
1、生理性原因
原发性痛经主要与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分泌增加有关,这类物质会刺激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导致子宫缺血缺氧引发下腹痛。疼痛通常从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开始,持续2-3天逐渐缓解。此类痛经可通过热敷下腹部缓解,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吲哚美辛栓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当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卵巢、子宫韧带等部位时,病灶会随月经周期发生出血,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炎性反应,引起进行性加重的痛经。这类疼痛常在经期前1-2天开始,可能伴随性交痛、月经量增多等症状。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米非司酮片等药物控制病情,必要时需行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
3、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病变会导致子宫均匀性增大,月经期病灶出血引发子宫痉挛性收缩,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剧烈痛经,常伴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临床治疗可选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遵医嘱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重症患者需考虑子宫切除术。
若痛经程度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伴随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等情况,应及时前往妇科就诊。日常应注意经期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症状。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