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和贫血不是同一种概念,但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缺铁是指体内铁元素不足,而贫血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减少。缺铁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但贫血还包括其他类型。
缺铁主要是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导致。长期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进而发展为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但贫血的病因复杂,除了缺铁性贫血,还包括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多种类型。例如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若出现疑似贫血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血常规、血清铁蛋白等检查,明确贫血类型。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铁剂治疗,同时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其他类型的贫血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不可自行盲目补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