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可能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具体病因需结合症状和检查判断。常见诱因包括不洁饮食、病原体感染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是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原因,病毒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损伤胃肠道黏膜,引发腹泻、呕吐等症状。一般可通过补液盐缓解脱水,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感染多因食用未煮熟的海鲜、肉类导致,细菌产生的毒素刺激肠道引发腹痛、发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配合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平衡。
3、食物中毒
误食过期食品或含有组胺的变质鱼类,其中的有害物质直接刺激胃肠道。患者常出现剧烈呕吐伴水样便,需及时清除胃内容物,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片保护胃黏膜,配合盐酸洛哌丁胺控制腹泻。
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脱水症状,建议立即到消化内科就诊。治疗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乳制品和高脂食物,注意餐具消毒和手部卫生。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切勿自行购买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