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喆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感染科

脑膜炎双球菌是什么菌

脑膜炎双球菌是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属于奈瑟菌属,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疾病。该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感染后可能引发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或全身性感染。

1、生物学特性

脑膜炎双球菌呈肾形或咖啡豆状,常成对排列,无芽孢及鞭毛。该菌对营养要求较高,需在含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且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对干燥、高温及常用消毒剂敏感。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差异,可分为A、B、C、W135、Y等13个血清群,其中B群和C群是我国主要流行菌群。

2、致病性

该菌通过飞沫侵入鼻咽部黏膜,穿透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后可引发菌血症,释放内毒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出现高热、皮肤瘀斑等症状。约30%-50%的感染者可能发展为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水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达5%-15%。

3、预防措施

预防以接种A群、C群、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或多糖结合疫苗为主。流行季节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密切接触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利福平、环丙沙星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感染者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其分泌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日常需注意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睡眠以提高免疫力。若出现突发高热、皮肤瘀点、意识障碍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感染科或急诊就诊,进行脑脊液检查及细菌培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抗感染治疗时机。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