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通常包括发热、多汗、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4周,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具体表现存在个体差异。
急性期患者多出现反复波状热,体温可达39-40℃,伴随寒战症状,这种发热特点可持续数周。夜间盗汗尤为明显,部分患者可见枕巾、被褥浸湿现象。约60%患者会出现游走性大关节疼痛,常见于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可能伴有局部肿胀。此外,肝脾肿大发生率可达20-30%,触诊可发现肋缘下肿大。
慢性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低热、疲倦乏力等消耗性症状,可能出现神经痛、周围神经炎等神经系统损害。约20%男性患者会并发睾丸炎或附睾炎,表现为阴囊红肿疼痛。孕妇感染可能引发流产或早产,但发生率相对较低。少数病例可发展为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这类情况多见于治疗不及时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出现持续发热伴多汗、关节痛等症状时,特别是存在牛羊接触史或未消毒乳制品食用史者,建议及时到感染科就诊。确诊需通过血培养、血清学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早期规范使用多西环素、利福平等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良好,治疗周期通常需6周以上以防止复发。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慢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