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的方法通常包括周围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以及静脉切开术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1、周围静脉穿刺
这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通常选择手背、前臂或肘部的浅表静脉。操作时需扎止血带使静脉充盈,消毒后以合适角度进针,适用于短期输液、采血或药物注射。婴幼儿常选择头皮静脉,而肥胖或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可能需要多次尝试。
2、中心静脉穿刺
主要针对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等深部大血管。需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操作,常用于危重患者的中心静脉压监测、长期静脉营养或化疗药物输注。穿刺时需要患者特定体位,如颈内静脉穿刺需头低脚高15度,存在气胸、血肿等并发症风险。
3、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
借助超声设备实时显示血管位置和深度,特别适用于血管条件差、肥胖或多次穿刺失败的患者。通过动态影像引导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组织损伤,常用于困难血管的深静脉置管。
4、静脉切开术
当常规穿刺失败且急需建立静脉通路时,可在踝部大隐静脉或肘前贵要静脉处切开皮肤暴露血管,直接插入导管。这种方法创伤较大,易引发感染,现已较少使用,主要用于急救现场无法实施其他穿刺的情况。
进行静脉穿刺时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穿刺后应观察局部有无渗血、肿胀,中心静脉穿刺者需进行胸片确认导管位置。长期置管者需定期维护,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时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