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三个月后可能处于无症状期,通常症状不明显,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淋巴结肿大、低热、乏力等表现。若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可能伴随机会性感染或肿瘤。
1、持续性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病毒攻击免疫系统时,可能引发全身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触摸时质地较硬但无痛感,直径多超过1厘米。
2、低热
部分患者因免疫系统持续受损,可能出现长期低热,体温多波动在37.3℃~38℃之间,伴随夜间盗汗或体重下降,但无明确感染病灶。
3、乏力
病毒影响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易出现疲劳、精神萎靡等症状,日常活动后乏力感加重,休息后难以完全缓解。
若三个月后出现严重感染(如反复肺炎、结核病)、皮肤黏膜病变(如口腔白斑、带状疱疹)或恶性肿瘤(如卡波西肉瘤),需警惕疾病进展至艾滋病期。建议发生过高危行为者及时进行HIV抗体检测,明确感染后遵医嘱启动抗病毒治疗,通过规范用药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发展。日常需注意避免与他人发生体液接触,定期监测CD4+T淋巴细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