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龙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血压是如何形成的

血压的形成主要与心脏泵血功能、血管阻力和血液容量等因素有关,是维持血液循环的重要动力。其动态平衡由多种生理机制共同调节。

心脏收缩时将血液泵入动脉,此时产生的压力称为收缩压。心肌的收缩力和心率直接影响收缩压的高低,心肌收缩力越强或心率越快,通常收缩压越高。动脉血管尤其是大动脉的弹性扩张可缓冲心脏收缩时的压力,在舒张期通过弹性回缩维持血液持续流动,此时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即为舒张压。血管壁的弹性减弱会导致舒张压升高,这是动脉硬化患者常见血压变化的原因。

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当血容量增加时,循环系统压力随之上升。肾脏通过调节水钠排泄影响血容量,长期高盐饮食可能通过增加血容量导致血压升高。外周血管阻力由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紧张度决定,血管收缩时外周阻力增大,舒张压显著升高。此外,自主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体液中的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活性物质也参与血压调节。

建议日常注意控制钠盐摄入,保持规律运动习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监测血压,若发现血压持续高于140/90mmHg,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评估。已确诊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