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消化科

脂肪性肝病患者应该如何调整饮食

脂肪性肝病患者调整饮食通常需要控制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选择优质蛋白、限制脂肪和糖分以及避免饮酒等。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有助于改善肝脏代谢,延缓病情进展。

1、控制热量摄入

每日摄入热量应根据个人体重及活动量调整,避免过剩能量转化为脂肪沉积肝脏。建议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kg/m²范围内,超重者可通过每日减少500-750kcal热量实现缓慢减重,减重速度控制在每月1-2kg为宜。

2、增加膳食纤维

每日建议摄入25-30g膳食纤维,优先选择全谷物、豆类及新鲜蔬菜。燕麦、荞麦等粗粮富含β-葡聚糖,能促进胆固醇排泄;西兰花、菠菜等深色蔬菜含有硫代葡萄糖苷,有助于肝脏解毒功能。建议每日蔬菜摄入量不低于500g。

3、选择优质蛋白

每日摄入1.2-1.5g/kg体重的优质蛋白质,优选鱼类、禽肉、蛋类及豆制品。三文鱼、沙丁鱼等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大豆蛋白含精氨酸有助于改善肝脏微循环。避免过多摄入红肉及加工肉制品。

4、限制脂肪和糖分

脂肪供能比应控制在30%以下,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禁用动物油及氢化植物油。添加糖摄入量每日不超过25g,避免含糖饮料及精制糕点。烹调宜采用蒸、煮、炖等方式,每日食用油控制在25-30g。

5、严格戒酒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每日酒精摄入超过40g可使脂肪性肝病风险增加5倍。建议完全戒断酒精饮品,包括啤酒、红酒等低度酒。外出就餐时注意避免含酒精的调味料及菜品。

脂肪性肝病患者应建立规律的饮食作息,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定期监测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指标,若出现转氨酶升高或肝区不适应及时就医。具体饮食方案需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个性化制定。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