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

新生儿硬肿症常见原因有哪些

新生儿硬肿症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寒冷损伤、早产、感染、窒息缺氧以及代谢异常等因素,需及时就医明确诱因。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因皮下脂肪较少更易出现该症状。

1、寒冷损伤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若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皮下脂肪易凝固变硬。临床表现为皮肤发凉、硬肿部位触感坚实,常从下肢开始蔓延。此时需通过复温治疗逐步恢复体温。

2、早产

早产儿棕色脂肪储备不足,产热能力较弱,且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散热。这类患儿常伴随低体温和进食困难,需在保温箱中维持中性温度,配合静脉营养支持。

3、感染

败血症等严重感染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引发皮肤硬肿。患儿多伴有发热或体温不升、反应低下等症状,需进行血培养检查,使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4、窒息缺氧

分娩时严重窒息会导致酸中毒,损伤毛细血管壁引发水肿。这类患儿需通过氧疗改善通气,必要时使用多巴胺改善循环,同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5、代谢异常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低血糖等代谢问题会影响体温调节。需通过新生儿筛查确诊,及时补充左甲状腺素钠或葡萄糖进行治疗。

出现硬肿症状应及时就诊新生儿科,通过血常规、血气分析及甲状腺功能检测明确病因。治疗期间需严格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采用快速复温等不当处理方式。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