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敬华副主任医师

濮阳惠民医院  妇产科

腹围测量有何医疗意义

腹围测量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医疗意义,通常用于监测胎儿发育、评估腹水、诊断肥胖相关疾病、监测慢性病进展以及评估术后恢复等情况。该检查能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腹部状况,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1、监测胎儿发育

孕妇产检中需定期测量腹围,通过腹围增长曲线评估胎儿发育是否正常。若腹围增长过缓或停滞,可能提示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等问题,需结合超声检查进一步诊断。

2、评估腹水

肝硬化、心力衰竭等疾病可能导致腹腔积液。腹围短期内迅速增加(如每周增长大于2厘米)提示腹水积聚,需通过腹部叩诊、超声等检查确认。测量时需在脐水平用软尺绕腹一周,呼气末读取数值。

3、诊断肥胖相关疾病

腹围大于90厘米(男)或大于85厘米(女)属于腹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内脏脂肪堆积会释放炎症因子,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此类患者需进行血糖、血脂检测。

4、监测慢性病进展

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出现水肿,定期测量腹围可评估液体潴留程度。肠梗阻患者治疗期间,腹围变化能反映肠道通畅情况,持续增加可能需调整治疗方案。

5、评估术后恢复

腹部手术后监测腹围有助于发现腹腔出血或感染。如术后24小时腹围增加超过3厘米伴血压下降,需警惕内出血,应立即进行CT检查。

建议孕妇、慢性病患者按医嘱定期测量腹围,测量时保持同一体位(仰卧位)和时间段。若腹围异常增大伴有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结合血液检查、影像学等综合评估。肥胖人群可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减少腹部脂肪,降低慢性病风险。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