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可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替诺福韦酯以及替比夫定等,需遵医嘱规范使用。具体用药方案需结合孕妇病毒载量、肝功能等指标综合评估。
1、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该药物为被动免疫制剂,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需在医生指导下于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通过中和病毒降低感染风险。若孕妇乙肝病毒DNA载量较高,孕晚期可遵医嘱联合使用。
2、替诺福韦酯
妊娠安全性B级的抗病毒药物,适用于乙肝病毒DNA大于等于2×10^5IU/ml的孕妇。通常从孕28-32周开始服用,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母婴传播概率至1%以下,产后需根据肝功能决定是否继续用药。
3、替比夫定
该药物同样属于妊娠B类抗病毒药,适用于对替诺福韦酯不耐受或存在肾功能异常的孕妇。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肌酸激酶水平,注意观察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分娩后多数患者可遵医嘱停药。
实施母婴阻断需在孕前、孕期及产后全程规范管理。建议携带乙肝相关检测报告至产科和感染科联合门诊,由医生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新生儿完成联合免疫后7-12个月需复查乙肝五项,确保阻断成功。用药期间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