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凹陷是否属于疾病,通常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判断。部分情况属于生理性现象,但有时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建议结合其他症状综合评估。
生理性原因导致的面部凹陷多见于自然衰老或体重下降。随着年龄增长,面部胶原蛋白和脂肪组织逐渐流失,可能形成轻微凹陷。此外,短期内体重骤降超过原体重的10%,也可能导致面部脂肪层变薄,出现暂时性凹陷特征。
病理性因素主要包括营养不良和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患者,可能伴随颧骨突出、太阳穴凹陷等特征。克罗恩病、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病理性消瘦,通常还伴有持续低热、排便异常或异常包块等症状。罕见的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因皮下组织纤维化导致皮肤紧绷凹陷。
若凹陷进展迅速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至正规医院进行血常规、肿瘤标志物、自身抗体谱等检测。日常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成年人体重波动建议控制在每月2-4公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