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血糖控制对于母婴健康至关重要,主要与预防妊娠期并发症、保障胎儿正常发育及降低母体远期疾病风险等因素有关。血糖水平异常可能引发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不良结局,需通过合理干预维持血糖稳定。
1、预防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若血糖持续升高可能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该疾病会增加早产、羊水过多等风险,且部分患者产后可能转为2型糖尿病。通过饮食调整和适度运动,可降低发病概率。
2、避免巨大儿
母体血糖过高时,胎儿通过胎盘获得过量葡萄糖,刺激其分泌更多胰岛素促进生长,易导致胎儿体重超过4kg。巨大儿可能引发肩难产、产道损伤等分娩并发症,增加剖宫产概率。
3、降低新生儿低血糖风险
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出生后脱离母体供糖易出现反应性低血糖,表现为嗜睡、喂养困难,严重时可影响脑发育。孕期血糖监测能有效预防此类情况。
4、减少母体远期代谢疾病
妊娠期血糖异常者未来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常人高3-5倍。孕期严格控糖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形成长期健康管理习惯。
建议孕妇定期进行糖耐量检测,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分5-6餐进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达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产后6-12周应复查血糖,持续关注代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