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能否治愈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进展判断,不能一概而论。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能实现临床缓解或长期稳定,但存在个体差异。
膜性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膜性肾病中,约30%患者可能自发缓解,尤其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3.5g的病例,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干预,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继发性膜性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乙肝病毒感染等引发的类型,在有效控制原发病后,部分患者肾功能损害可得到改善甚至逆转。治疗效果与发病时肾功能状态、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病时血肌酐正常者预后较好。
建议患者定期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水平,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需严格把握适应症。治疗期间需注意预防感染,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对于持续性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进行性下降者,应及时进行肾穿刺明确病理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