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多壮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是何原因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可能与病毒感染、药物影响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有关,建议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长期或明显偏低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同时病毒感染会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使得中性粒细胞比例相对降低。这类情况常伴有发热、咽痛等感染症状,抗病毒治疗后可逐渐恢复。

2、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化疗药物,或氯霉素、磺胺类抗生素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这种抑制作用通常在停药2-4周后逐渐缓解,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利可君片、鲨肝醇片、维生素B4片等升白细胞药物。

3、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产生的自身抗体可能攻击中性粒细胞。这类患者常伴有特异性抗体阳性,需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⁹/L的重度减少,需警惕严重感染风险。

发现血常规检查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持续偏低时,建议复查血常规并完善淋巴细胞亚群、抗核抗体谱等检查。日常应注意避免接触放射线及苯类化学物质,保证充足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服用可能影响造血功能的药物。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