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孔通常称为扩张孔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毛囊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单个扩大的毛囊开口。其形成与毛囊周围结缔组织支撑力减弱、皮脂分泌旺盛等因素有关,属于良性皮肤改变,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面部或躯干部位。
1、特征表现
扩张孔常呈现为直径2-5毫米的圆形开口,边缘清晰且略微隆起,内部可见黑头样角栓堆积。触诊时可感知皮下囊性结构,挤压可能排出黄白色角质物,但容易反复形成。该皮损发展缓慢,无痛痒症状,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分明。
2、发生原因
长期紫外线照射导致胶原蛋白流失是主要诱因,这会使毛囊周围支撑结构松弛。皮脂腺分泌亢进造成毛囊导管扩张,以及反复挤压痘痘等机械刺激,都可能促使毛囊开口逐渐扩大。遗传因素也参与其中,部分患者存在家族性毛孔粗大倾向。
3、治疗方法
对于无明显症状者建议观察随访,保持皮肤清洁即可。若影响外观可通过二氧化碳激光进行气化治疗,或采用电灼术封闭扩张孔。较大的病灶需要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需注意创面护理防止感染。日常应做好防晒,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
当发现皮肤出现异常孔洞样改变时,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明确性质。确诊为扩张孔后,应根据病灶大小和个人需求选择适宜处理方案,切勿自行挤压或使用腐蚀性药物,以免加重皮肤损伤或引发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