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芸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乙肝是什么

乙肝通常是指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具有较强传播性,可导致急慢性肝脏损伤,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感染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如输入带病毒血液、使用污染医疗器械或母婴分娩时接触血液等。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急性期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若病程超过6个月转为慢性,可长期存在肝功能异常。诊断需结合乙肝五项、HBV-DNA定量及肝功能检查。

日常需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加重肝脏负担。若出现持续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需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以控制病情进展。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