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射频治疗后,常见的后遗症主要包括神经损伤、局部疼痛或麻木以及感染风险等,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1、神经损伤
射频治疗需通过穿刺针引导至病变部位,若操作过程中损伤邻近神经根,可能引发下肢放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此类损伤多为暂时性,可通过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促进恢复,严重时需结合物理治疗。
2、局部疼痛或麻木
部分患者术后因组织水肿或炎症反应,可能伴随治疗区域持续酸胀感,发生率约5%-10%。通常建议卧床休息1-2周,配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多数在三个月内逐渐消退。
3、感染风险
穿刺操作存在细菌入侵可能,临床数据显示感染率低于1%。若出现体温升高、穿刺点红肿热痛等症状,需立即进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测,确诊后使用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脓肿引流术。
术后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早负重活动。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定期复查MRI评估椎间盘状态,若出现持续加重的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需急诊行开放性手术干预。日常生活中需保持正确坐姿,加强腰背肌锻炼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