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飞鹏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骨科

骨折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骨折的正确处理通常需要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复位、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并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若发生骨折,应避免随意搬动患肢,及时就医处理。

1、复位

骨折后需尽早复位以恢复骨骼正常解剖结构。闭合性骨折可尝试手法复位,医生通过牵引、旋转等操作使断端对齐。若骨折严重错位或涉及关节面,可能需手术切开复位,用钢板、钢钉等内固定器材稳定骨骼。

2、固定

外固定常用石膏托、支具或夹板制动4-8周,防止二次损伤。复杂骨折或内固定术后可能需配合外固定架。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避免过早负重。

3、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肿胀。配合跌打丸、接骨七厘片等中成药促进骨愈合,但需注意药物禁忌证。

4、物理治疗

拆除固定后,通过超声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逐步恢复患肢功能,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5、手术治疗

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时,需紧急清创并实施内固定术。老年髋部骨折常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骨折后应立即制动并用硬板托起患肢,冰敷减轻肿胀。切勿自行揉捏或复位,避免神经血管损伤。恢复期需加强钙质和蛋白质摄入,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复诊。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