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胃火是如何形成的

胃火的形成通常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热邪等因素有关,可能表现为口干口苦、牙龈肿痛等症状。具体原因需结合个体情况分析,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饮食不节

长期过量食用辛辣、油腻或温补类食物,如辣椒、羊肉等,或酗酒、暴饮暴食,容易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食物积滞在胃中郁而化热,形成胃火。这类患者常伴有胃部灼热感、反酸、便秘等症状,日常需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适当增加清淡饮食。

2、情志失调

中医认为长期情绪压抑、焦虑或易怒会导致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后横逆犯胃,引发胃火亢盛。这类患者可能伴随胁肋胀痛、烦躁失眠等表现,需注意调节情绪,可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丹栀逍遥散等疏肝清热的方剂。

3、外感热邪

外界热邪侵袭人体后未及时清除,或风寒感冒未愈化热入里,热邪蕴结于胃腑也可能形成胃火。此类情况多见于夏季高温环境或热性疾病后期,可能出现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清胃散、黄连上清丸等中成药调理。

若存在上述情况且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到正规医院中医科就诊,通过脉诊、舌诊等明确胃火类型。治疗期间需避免自行服用寒凉药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日常可适量饮用绿豆汤、金银花茶等辅助清热,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