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咳嗽通常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采取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饮食调理等方法缓解症状。具体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的体质、病因及症状特点进行个体化调整。
1、中药治疗
中医将咳嗽分为风寒、风热、燥邪犯肺等多种证型。风寒咳嗽常用三拗汤合止嗽散疏风散寒,风热咳嗽多选桑菊饮加减清热宣肺,燥咳则用桑杏汤润燥止咳。临床常用中成药如通宣理肺丸、急支糖浆、养阴清肺丸等,需在医师指导下选用。
2、针灸疗法
常选取肺俞、列缺、尺泽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风寒型加风门穴,风热型加大椎穴,痰湿型配丰隆穴。通过刺激经络调节肺脏功能,每次留针20-30分钟,疗程通常为5-7天。
3、推拿调理
采用分推膻中、揉按天突穴等手法,配合背部膀胱经循经推拿。针对小儿咳嗽常用运八卦、清肺经等小儿推拿特定手法,每日操作1次,每次15-20分钟,能有效缓解气道痉挛。
4、拔罐疗法
在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行闪罐或留罐,适用于外感咳嗽。注意体质虚弱者留罐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皮肤有破损者禁用。治疗后需避风寒,每周2-3次为宜。
5、饮食调养
肺燥咳嗽可用川贝炖梨,虚寒咳嗽宜食杏仁猪肺汤。日常需忌食辛辣、海鲜等发物,保持饮食清淡。可适量饮用罗汉果茶、蜂蜜水润喉,避免过甜过咸食物刺激气道。
咳嗽持续超过2周或伴有发热、咯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到中医内科就诊。治疗期间应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油烟等刺激性气体。中药需严格遵医嘱服用,不同证型的咳嗽用药差异较大,自行用药可能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