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但无器质性病变的疾病,通常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以及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等,具体诊断需结合症状和检查。
1、肠易激综合征
患者常出现腹痛、腹胀,且排便后症状减轻,可能伴随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该病与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失调及精神心理因素相关,需通过饮食调整、药物干预和心理疏导综合治疗。
2、功能性消化不良
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感或上腹部烧灼痛,可能与胃排空延迟、胃酸分泌异常有关。治疗可选用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抑制胃酸药如奥美拉唑胶囊,并需避免高脂饮食及过度进食。
3、功能性便秘
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或排便费力,常见于饮食纤维不足、运动缺乏人群。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缓泻剂。
4、功能性腹泻
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稀便为主,无感染或炎症证据,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或食物不耐受相关。治疗需排除乳糖不耐受等诱因,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缓解症状,并注意补水及电解质平衡。
5、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患者存在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与生理活动无关,常伴随焦虑或抑郁情绪。治疗侧重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必要时联合抗焦虑药物如氟西汀胶囊,同时需排除器质性疾病。
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精神压力。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体重下降、便血等报警征象,应及时就诊完善胃肠镜等检查,遵医嘱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