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黄疸的用药需根据具体类型遵医嘱选择,通常可使用益生菌、肝酶诱导剂等药物,但不可自行用药。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药物治疗,而病理性黄疸需明确病因后对因治疗。
1、益生菌制剂
部分婴儿黄疸可能与肠道菌群不完善有关,适当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这类药物需冷藏保存,服用时水温不超过40℃。
2、肝酶诱导剂
苯巴比妥片等药物能增强肝细胞酶活性,促进胆红素代谢。但该药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需在新生儿科医师指导下精确计算剂量,通常仅用于重症病例。
3、白蛋白注射液
对于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的情况,医生可能会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通过结合游离胆红素预防核黄疸发生。这种治疗需在住院期间进行,并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4、免疫球蛋白
若为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可阻断溶血过程。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输注速度要严格控制。
5、光疗治疗
虽非口服药物,但蓝光照射是新生儿黄疸首选疗法,通过特定波长光线改变胆红素结构,促进其排出。光疗期间需保护婴儿眼睛及会阴部,注意补充水分。
婴儿出现黄疸时,家长应每日监测皮肤黄染范围及精神状态。出生7天内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伴有拒奶、嗜睡、尖叫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所有药物使用必须由儿科医生根据胆红素水平、日龄、体重等综合评估后决定,切忌自行购买退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