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后遗症可能包括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肢体缩短、脊柱侧弯以及呼吸肌麻痹等。这些症状与脊髓灰质炎病毒损伤运动神经元密切相关,需及时就医干预。
1、肌肉萎缩
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受累肌肉长期缺乏神经支配,导致肌纤维逐渐退化,表现为肌肉体积缩小、力量减弱,常见于下肢或上肢近端肌群。
2、关节畸形
肌肉力量失衡会改变关节力学结构,如股四头肌萎缩可能导致膝关节屈曲挛缩,跟腱挛缩易形成马蹄内翻足,长期可继发骨性关节炎。
3、肢体缩短
骨骼发育期神经损伤会影响骨骼血供和生长板功能,导致患肢较健侧短缩2-10厘米,常伴随骨骼弯曲或髋关节脱位。
4、脊柱侧弯
躯干肌群受累后无法维持脊柱正常力线,儿童骨骼可塑性强,易出现C型或S型弯曲,严重者可能影响心肺功能。
5、呼吸肌麻痹
当病毒侵犯颈段脊髓或延髓时,可能遗留膈肌、肋间肌功能障碍,表现为呼吸困难、反复肺部感染,需长期呼吸支持。
若患儿出现上述后遗症表现,建议尽早就诊康复科或骨科,通过支具矫正、肌腱延长术或骨延长术等治疗改善功能。日常需定期评估肌力及关节活动度,配合物理治疗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