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敬华副主任医师

濮阳惠民医院  妇产科

什么是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剖宫产者超过1000毫升。这种情况主要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引起,需及时干预避免严重后果。

1、子宫收缩乏力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占产后出血的70%-80%。分娩后子宫肌层收缩力不足,无法有效闭合胎盘附着处的血管,导致持续性出血。多胎妊娠、巨大儿、产程延长或子宫过度膨胀等情况均可能削弱子宫收缩能力。

2、胎盘因素

包括胎盘滞留、胎盘植入或胎盘部分残留。当胎盘未完全剥离或异常附着时,子宫无法正常收缩止血,可能引发大量出血,常需通过人工剥离胎盘或清宫术处理。

3、产道损伤

急产、手术助产或胎儿过大易导致宫颈、阴道或会阴部裂伤。损伤部位血管直接暴露会引起鲜红色血液持续流出,需通过缝合修补止血,严重损伤可能涉及深部血管需手术干预。

4、凝血功能障碍

妊娠期并发症如胎盘早剥、重度子痫前期可能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液中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导致出血不止。这种情况需立即补充凝血因子、输注血小板等综合治疗。

预防产后出血需在孕期控制高危因素,分娩时规范处理第三产程。若产后出现头晕、心慌、阴道流血量浸透卫生巾超过每小时1片,或排出大量血块,应立即就医。医护人员会通过子宫按摩、宫缩剂(如缩宫素)、压迫止血等措施控制出血,必要时进行介入栓塞或子宫切除术。产后24小时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出血量变化。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