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肝与脾在中医理论中有何关系

肝与脾在中医理论中具有密切的协同关系,主要体现在气机调节、消化吸收及气血运行等方面。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1、气机调节

肝主疏泄,负责调畅全身气机;脾主升清,负责将水谷精微上输至心肺。肝气疏泄正常可促进脾的升清功能,而脾的升清有序也有助于肝气调达。若肝气郁结,可能影响脾的运化,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2、消化吸收

脾主运化水谷,肝分泌胆汁协助消化。肝的疏泄功能可促进胆汁排泄至肠道,帮助脾胃分解食物。若肝失疏泄导致胆汁淤积,可能引发脾虚湿困,表现为腹泻、舌苔厚腻等。

3、气血生化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藏血。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生成气血后,部分由肝贮藏并调节其输布。肝血充足则脾得濡养,脾运健旺则肝血充盈。若脾虚导致气血不足,可能引发肝血亏虚,出现头晕目眩、月经量少等症状。

日常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肝气郁结影响脾胃功能。饮食上可适量食用山药、薏米等健脾食物,配合玫瑰花、陈皮等疏肝理气之品。若出现明显消化不良或情志异常,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辨证调理。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