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性眼炎是一种双眼发生的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多在一侧眼球受到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另一侧眼出现非感染性炎症反应。该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外伤史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典型症状包括视力下降、畏光、眼痛等。
1、自身免疫反应
当一侧眼球因外伤或手术导致葡萄膜组织暴露时,眼内抗原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发机体产生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对侧眼的葡萄膜组织,从而诱发炎症。这是交感性眼炎最主要的发病机制。
2、外伤或手术史
眼球穿通伤、眼内异物残留、内眼手术(如白内障手术)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这些情况可能破坏眼球壁的完整性,使眼内组织与免疫系统接触,增加发病风险。伤后2周至数月内是对侧眼发病的高危期。
3、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携带HLA-DR4、HLA-DRw53等特定人类白细胞抗原,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眼内抗原的异常识别,增加患病易感性。这类人群在眼外伤后需格外警惕交感性眼炎的发生。
交感性眼炎患者常表现为双眼视力模糊、眼球充血、畏光流泪,严重时可出现虹膜粘连、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若曾有眼外伤或手术史且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眼科进行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泼尼松龙滴眼液、甲氨蝶呤片等药物控制炎症,必要时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日常应注意避免眼部碰撞,外伤后规范处理并定期复查,以降低对侧眼受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