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壁心肌缺血通常是由于心脏下壁区域供血不足引起,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心肌桥或其他因素有关。心脏下壁由右冠状动脉供血,当该血管发生异常时易导致心肌缺血。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血管内脂质斑块沉积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长期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会加速斑块形成,表现为活动后胸痛、心悸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改善血流。
2、冠状动脉痉挛
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可引发短暂性血流中断,寒冷刺激、吸烟或情绪激动可能诱发。此类缺血多呈阵发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通常可缓解症状,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也有预防作用。
3、心肌桥
先天性的冠状动脉走行异常,部分血管被心肌包裹。心脏收缩时心肌挤压血管导致血流受限,可通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低心肌收缩力,严重时需介入治疗。
4、其他因素
重度贫血、低血压或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全身性因素,可能通过减少心肌供氧或增加耗氧诱发下壁缺血。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纠正贫血、控制心室率等。
出现胸闷、胸骨后压榨感等症状时应立即休息并就医。建议患者控制血压、血脂水平,戒烟限酒,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