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凯华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死如何分期

脑梗死一般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四个阶段。不同分期的病理变化及治疗重点存在差异,需根据病程针对性处理。

1、急性期

指发病后24小时至2周内。此期脑组织缺血缺氧最严重,可能出现脑水肿、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等情况。治疗重点为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药物,必要时需介入取栓。

2、亚急性期

发病后2周至3个月。脑水肿逐渐消退,侧支循环开始建立,但存在梗死灶周围半暗带。此期需进行神经保护治疗,可遵医嘱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等,并开始早期康复训练。

3、恢复期

发病后3个月至6个月。神经系统功能进入代偿和重组阶段,多数患者运动、语言功能恢复较明显。需持续进行物理治疗、作业疗法等康复手段,配合丁苯酞软胶囊等改善脑代谢药物。

4、后遗症期

发病6个月后。脑组织损伤已不可逆,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言语不清等后遗症状。此阶段以功能代偿训练为主,需长期进行康复锻炼,必要时使用辅助器具改善生活质量。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在发病4.5小时内符合条件者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病程中需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