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痛的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病因决定,常见措施包括日常调理、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针对性处理。
1、日常调理
日常需保持尿道口清洁,避免过度摩擦或刺激。每日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ml,通过增加排尿频率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滞留。同时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精等,以免加重局部黏膜充血。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痛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例如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用药周期通常为3~7天。若存在真菌感染,需选用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伴有尿频、尿急症状时,可联合使用盐酸黄酮哌酯片缓解平滑肌痉挛。
3、物理治疗
对于尿道黏膜损伤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的疼痛,可局部使用温水坐浴,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若存在尿道结石导致的疼痛,可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等物理方法解除梗阻。
出现尿道痛症状时,建议通过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期间需避免性生活,穿着棉质透气内裤。需注意抗生素需严格按疗程服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以免产生耐药性。若存在尿道狭窄、肿瘤等器质性疾病,应及时转诊泌尿外科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