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全身揪痧后出现疼痛,可能与操作不当、体质敏感、皮肤感染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揪痧属于中医外治法,若操作不规范或体质特殊,可能引发局部不良反应。
1、操作不当
若揪痧时力度过大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片状瘀斑,同时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引发疼痛。操作后24小时内可冷敷缓解肿胀,避免揉搓或热敷加重损伤。
2、体质敏感
部分人群皮肤角质层较薄、凝血功能异常或存在光敏性皮炎等基础问题,揪痧后易出现大面积淤血和持续性疼痛。此类人群应避免揪痧疗法,可选择针灸、艾灸等刺激性较小的替代疗法,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外用止痛药。
3、皮肤感染
若揪痧器具消毒不彻底或搔抓皮肤破损处,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灼热、化脓等症状。此时需立即停止揪痧,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抗生素药物,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克肟片治疗。
揪痧后出现疼痛持续加重、体温升高或皮肤溃烂等情况,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进行中医理疗时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前需告知操作者自身过敏史、出血性疾病史等禁忌证,以免引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