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毕伟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肿瘤科

新辅助化疗是什么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前进行的化学药物治疗,其目的在于缩小肿瘤体积、评估药物敏感性以及降低肿瘤分期,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改善预后。这种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1、缩小肿瘤体积

新辅助化疗通过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杀灭癌细胞,减少原发灶及周围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从而降低肿瘤负荷。例如乳腺癌患者术前使用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可使肿瘤体积缩小40-70%,为后续保乳手术创造机会。

2、评估药物敏感性

术前化疗可作为药物疗效的"体内试验",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评估,观察肿瘤对化疗方案的反应程度。完全病理缓解率已成为评估治疗方案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如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率可达5-15%。

3、降低临床分期

针对局部晚期恶性肿瘤,如Ⅲ期直肠癌,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的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可使30-50%患者的TNM分期降低,从而提高根治性切除可能性。这种降期作用在骨肉瘤治疗中可使保肢手术成功率提高至80%以上。

4、常用治疗方案

根据不同癌种选择联合用药方案,如非小细胞肺癌多采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结直肠癌常用FOLFOX方案。治疗周期通常为2-4个疗程,间隔21-28天,需通过CT、MRI等影像手段动态评估疗效。

5、治疗注意事项

需密切监测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60%患者会出现Ⅱ级以上毒副反应。治疗后4-6周需进行多学科会诊,评估手术可行性。术后仍需根据病理结果调整辅助治疗方案,约30%患者需要更改术后化疗方案。

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治疗前后需进行多学科团队评估。具体化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肿瘤类型、分子分型及患者身体状况,严格遵循肿瘤诊疗规范实施。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