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止血通常不建议自行按压特定部位,但中医理论认为适当按摩三阴交、隐白穴、血海穴等穴位可能辅助缓解症状。若出血量异常增多,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三阴交
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属于脾经、肝经、肾经的交会穴。通过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该穴位5-10分钟,可能帮助调节冲任二脉气血运行,改善子宫收缩功能。但需注意孕妇禁用此穴位。
2、隐白穴
位于足大趾内侧甲根角侧后方0.1寸处,是脾经的井穴。用指甲适度掐按该穴位3-5分钟,中医认为可增强脾脏统摄血液功能。操作时需注意局部消毒,避免皮肤破损引发感染。
3、血海穴
在髌骨内上缘2寸股四头肌内侧隆起处,属脾经穴位。掌心搓热后顺时针揉按该穴5分钟,可能通过调节气血循环改善子宫内膜血管舒缩状态。月经期间建议保持穴位按压力度轻柔。
需特别注意,上述方法缺乏现代医学循证依据,不能替代正规治疗。若出现经期出血量超过80ml(约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持续超过7天或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等检查,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经期禁止盆浴及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