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长梦多通常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睡眠障碍,但可能与睡眠质量不佳有关。睡眠障碍一般指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而多梦更多是睡眠过程中的常见现象。
1、生理性原因
多数情况下,夜间多梦可能与心理压力、情绪波动或睡前过度兴奋有关。例如,白天经历高强度工作或情绪刺激,可能使大脑在睡眠中仍处于活跃状态,导致梦境增多。这种情况下,梦境内容常与日间经历相关,属于正常生理反应。
2、睡眠环境因素
卧室光线过强、噪音干扰或寝具不适等环境因素可能影响睡眠深度。当人体处于浅睡眠阶段时,REM睡眠期(快速眼动期)占比增加,这会使人更易记住梦境,产生"夜长梦多"的主观感受。
3、疾病相关因素
若多梦伴随日间嗜睡、记忆减退等症状,可能与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有关。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早期,也可能出现睡眠结构改变导致多梦。这种情况下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保持规律作息、营造适宜睡眠环境有助于改善多梦现象。若梦境频繁影响日间功能,或伴随情绪低落、心悸等症状,建议前往医院神经内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诊,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明确睡眠结构是否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