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白过敏是人体对鸡蛋中蛋白质成分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以及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原因有关,需及时明确诱因。
1、免疫系统异常
部分人群免疫系统误将鸡蛋白中的卵白蛋白、卵类黏蛋白等成分识别为有害物质,进而触发免疫应答。这种反应通常由IgE抗体介导,可引发皮肤瘙痒、荨麻疹、嘴唇肿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
2、遗传因素
家族中存在过敏性疾病史的人群,其子女发生鸡蛋白过敏的概率可能增高。这类患者常伴有其他过敏症状,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可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严格避免接触鸡蛋及含鸡蛋成分的加工食品。
3、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婴幼儿肠道屏障功能较弱,消化酶分泌不足,可能导致鸡蛋白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未被充分分解,直接透过肠黏膜进入血液引发过敏。此类情况常表现为腹泻、呕吐、湿疹等,随着年龄增长和消化系统成熟,部分儿童过敏症状可能逐渐缓解。
若出现疑似鸡蛋白过敏症状,建议立即停止摄入鸡蛋及相关制品,并携带食品包装或成分表就医。临床常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过敏反应需及时注射肾上腺素。日常需仔细阅读食品标签,注意蛋糕、沙拉酱等潜在含蛋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替代饮食规划。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