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高的治疗通常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常用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抑制尿酸生成药物、促进尿酸排泄药物、碱化尿液以及定期监测等。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尿酸水平、并发症及肝肾功能状况制定,不可自行盲目使用。
1、生活方式干预
控制饮食是基础措施,需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的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保持在2000ml以上。需避免酒精及含果糖饮料,肥胖患者需通过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
2、抑制尿酸生成药物
别嘌醇片和非布司他片是常用药物,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合成。别嘌醇适用于肾功能正常患者;非布司他肝脏代谢为主,更适合肾功能不全患者。
3、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苯溴马隆片通过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发挥作用,使用期间需保证每日尿量>2000ml。需注意肾结石患者禁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尿常规。
4、碱化尿液
碳酸氢钠片可维持尿液pH值在6.2-6.9,促进尿酸溶解排泄。长期使用需警惕代谢性碱中毒和水肿等不良反应,高血压患者慎用。
5、定期监测
治疗初期每2-4周需检测血尿酸水平,稳定后每3个月复查。同时需监测肝肾功能,别嘌醇用药前建议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以预防严重过敏反应。
血尿酸水平需逐步降至360μmol/L以下,痛风患者建议控制在300μmol/L以下。药物调整需严格遵循医嘱,联合用药时需注意别嘌醇与硫唑嘌呤等药物的相互作用。治疗期间若出现关节疼痛加重,需考虑尿酸波动引发的转移性痛风,应及时就医处理。